正當防衛是否需要負民事責任(正當防衛需不需要負民事責任)
民法上的正當防衛
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,不承擔責任。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,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,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。正當防衛可以是針對面臨的危險實施防衛,只是這種危險是輕微的,不是短時間內需要防衛人做出反應的,否則,應當適用緊急避險的規定處理。
隨著《民法典》(2021年1月1日起實施)的頒布,《民法總則》將被廢止。
《民法典》的正當防衛是指什么?
1、《民法典》第181條規定,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,不承擔責任。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,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,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。民法中的正當防衛與刑法的正當防衛是有所區別的,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是針對侵害人人身的正當反擊,民法中的正當防衛是可以針對他人的財產反擊的。刑法與民法對正當防衛確定的責任后果是不同的。
2、正當防衛可以是針對面臨的危險實施防衛,只是這種危險是輕微的,不是短時間內需要防衛人做出反應的,否則,應當適用緊急避險的規定處理。比如,他人屋檐的滴水落到自己家中,影響到房屋的使用,在告知他人情況他人不予理會時,防衛人可以采取堵住他人屋檐滴水處的方式。屋檐滴水就是一種危害他人財產的危險行為。正當防衛的對象有一致性、相向性。
3、防衛的原因是否存在是正當防衛非常重要的條件。當原因目前不存在,即是一種假想性的防衛,是否構成防衛影響到責任的定性。比如,他人在門前安裝電擊式防盜設備,這種防衛盜竊的方式是否正當?當小偷盜竊時,被防盜設備擊傷,此時正當防衛是否成立?刑法對假象防衛是不予認可的。
4、正當防衛的類型有:
A:對他人行為的人身防衛。他人無端挑釁,甚至開始動手傷人時,可以采取必要的防衛措施。
B:對占有物品的防衛。他人要鋸掉占有人的棗樹,占有人可以采取排除妨礙的方式保護棗樹。
C:對他人濫用權利的防衛。民事生活是有序的,當民事行為多變且暫時沒有約束性條款時,不規則的侵害是難以預料的,防衛人的自力救濟是一種正當的方式。
5、正當防衛人不承擔責任,對于公平原則的補償責任同樣不予承擔。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,這里的限度是社會的認可程度,是法律與道德共同發生作用的一個標準。因為對侵害的防衛往往是連續性的,在一個時間段內發生的,所以界定這個限度就要把握一個合理的標準。比如,利益的衡量,損害的破壞程度,防衛人的防衛力度,防衛人的主觀動機等等。
6、防衛過當中的不應有的損害是指擴大的損害,超出一般人想象的損害,加大的損害。防衛人在保護自己的財產和人身利益基礎上,保護自己利益的行為上加大,對侵害人的破壞程度加大強度,造成侵害人自力救濟不能行使。在侵害目的無法實施時,防衛人仍采取過激的行為保護自己,可能就傷害到侵害人的合理利益。比如,侵害人故意傷害他人,防衛人已經保護了自己不受傷害,侵害人已經放棄了傷害行為。防衛人在氣惱的情形下,將保護的行為演變成傷害的行為。
7、防衛過當人承擔適當的責任,這里的適當責任不僅僅指部分責任,而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,可以是全部賠償責任,可以是部分補償責任。
8、當防衛過當的主觀惡性較小,侵害人的侵害行為過強,保護人不能預料自己的防衛方式多強,傷害了侵害人的正當利益,防衛人只是承擔部分補償責任。當防衛人將防衛行為轉變成過錯行為時,可能要承擔賠償責任。
以上資料以為大家做出了介紹。正當防衛是為了維護當事人的利益,但是,我們在行駛正當防衛的權力時,必須滿足特定的條件下,才可以進行。并且,在行駛時,要看自己所處的具體情況來對待,不能防衛過當,如果防衛過當了,也是會受到制裁的。
正當防衛打傷人需要賠錢嗎
正當防衛打傷人不需要賠償,具體如下:
1、正當防衛傷人只要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,就屬于合法行為,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;
2、法律規定,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,不承擔民事責任;
3、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,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,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。
正當防衛判定條件是什么:
1、正當防衛所針對的,必須是不法侵害;
2、必須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;
3、正當防衛所針對的、必須是不法侵害人;
4、正當防衛不能超越一定限度;
5、對不法侵害行為人,在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時,所造成損害的行為。
【法律依據】: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第二十條
【正當防衛】為了使國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,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,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,屬于正當防衛,不負刑事責任。
【防衛過當】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,應當負刑事責任,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。
【特殊防衛】對正在進行行兇、殺人、搶劫、強奸、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,采取防衛行為,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,不屬于防衛過當,不負刑事責任。